解放后的鞋业发展

时间:2007-11-17

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也都是文化的组成部分。说到衣、食、住、行,首先是“衣”,也就是人们平时不可或缺的穿着打扮,这里当然少不了足下之鞋。

中国鞋文化历史悠长,与人类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从石器时代的兽皮裹脚到现当代完美精湛的科技制鞋工艺技术,深刻感受到鞋文化发展顺应潮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鞋已经从简单实用的层次升华。鞋子对推动人类服饰改革,发展,曾立下汗马功劳,它不仅注重于实用,同时有着审美装饰的功能;有些鞋子还代表了等级的标志,礼仪的规范,例如部分朝代的官靴,因此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鞋子还是一种艺术品,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并与民俗学,美学,考古学等学科密切相关,它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表现。我们国家鞋子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粗到精的过程,从古到今,无论在造型、色彩、技巧上都有丰硕的成果和喜人的发展。为了更好弘扬民族民俗文化传统,学习、继承并发扬光大,对我国鞋文化发展进行研究和探索,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鞋在古代称之为“足衣”,中国制鞋史悠久,尤以温州为代表城市。早在南北朝时期。太守谢灵运独创的活络齿屐,史称“谢公屐”,至今闻名遐迩。明朝成华年间温州鞋被定为皇家贡品。一些学者专家借此引证温州制鞋业在商品经济萌芽时期便与文化结缘。

对于建国以前鞋文化的探索,红蜻蜓集团鞋文化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叶教授和行业同仁已经进行了相当精细的研究。现在主要来谈谈解放后中国鞋业的发展。任何人都知道事物是变化发展和运动的,当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必然会引起质变。中国鞋文化也是如此,应该说是一种历史规律。

建国后的20世纪50年代初,随着我国橡胶工业的起步,我军从穿布鞋转变为穿解放鞋,成为我军的主力鞋,一穿就是50多年。50多年来,它在部队作战、训练、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普通百姓也很偏爱,经常买来下田劳作和日常行走,如果看过60、70年代农村题材电影,你会发现人们大部分穿着解放鞋,所以解放鞋自然而然就成了现当代鞋业和鞋文化发展的开始。由于解放鞋采用纯棉材料制作鞋面、鞋里,不大结实,战士们经常是一年穿破好几双解放鞋。加之解放鞋透气、透湿性差,容易滋生细菌,有的战士甚至因脚气感染,影响了训练。 随着制鞋工艺快速发展,2004年解放军总后勤部宣布解放鞋退役,不少人还特意购置几双收藏。

        解放鞋样图 (一)  

     解放鞋样图  (二)

            解放鞋样图   (三)

60年代初,随着国家综合实力增强,工农业快速发展,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一些地方商品经济初步发展,特别是沿海地区。制鞋逐渐由手工制作转向半自动化生产加工。塑料凉鞋的出现和流行更新了人们对穿着观念的改变。塑料凉鞋在国内流行了很久,甚至90年代初都还有人穿.塑料凉鞋价格便宜,破了自己也可以修好,只需要将断裂的地方用烧红的火钳汤一下再粘和就可以继续穿段时间我的父亲告诉我他们那个时候什么都需要凭票购买,买鞋也需要鞋票.在网上找到了一张鞋票的图,塑料凉鞋陪伴着一代人成长.

         鞋 票 图 片

   到了70年代,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国民经济整体上停滞不前.文革结束后一些国外游客到了中国最大的印象就是中国穿着衣服不是黑的就是灰的白的,很少有穿着鲜艳色彩的,鞋子也基本上以黑色皮鞋、坡跟鞋和解放鞋为主.

               70年代流行鞋样图  (一)

    

                      70年代流行鞋样图  (二)

    

   

                    70年代流行鞋样图  (三)

改革开放的春风带来新得机遇和挑战,国内各行各业发展迅猛。这一时期外国人惊奇地发现中国人变了,变得越来越时尚,潮流,穿着艳丽多了。再特殊的政治和社会环境背景下,浙闽地区鞋业飞速发展,很多鞋厂量化生产,开展外销模式。并对鞋的流行和设计提出新要求。女士鞋流行鞋搭配楔型鞋跟,有着古朴可爱的味道。尤其是楦头完美的鞋型、超高跟的设计款式,将女人纤美的白皙足踝,诠释的优雅无比。男鞋则流行大头鞋,还记得当时流行一首歌曲“大头皮鞋。”很多70年代和80年代初出生的人相信都不会陌生。

      楔型鞋样图  (一)   

   楔型鞋样图  (二) 

                   楔型鞋样图  (三)  

 

进入90年代后,随着邓小平南巡讲话和市场经济体制提出完善,中国进入全面高速发展的时代。这一时期在沿海地区的浙江温州、福建晋江、广东广州鞋业雨后春笋般发展,更是以规模化、市场化、集团化前进。出现了中国十大鞋王,中国真皮标志、中国名牌产品等等评比,还引入了国际ISO9000质量管理和ISO14000环境管理,与国际接轨。到了90年代鞋子从质量、款式、材质、色彩等众多方面进行探索研发并迅速投入市场,取得较好的效益。而我们最能记起的是90年代球鞋和旅游鞋的流行,正处于读书时代的我们那时最渴望能在生日得到一双双星足球鞋或李宁运动鞋旅游鞋。此外牛筋底鞋、高跟鞋、帆布鞋、尖头皮鞋业非常流行。一些企业看到了鞋业发展的前景,开始研究鞋的发展,并根据市场信息不定期举行鞋文化宣传和鞋类展览。

         样图  (一)  

                          样图   (二)

     

                    

                         样图  (三)

   

       

             样图  (四) 

     

                          样图   (五)

   

       样图  (六) 

     

                          样图   (七)

 

随着人类进入21世纪和中国顺利加入WTO。中国鞋业发展业进入了空前的发展高潮,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一些实力雄厚的鞋企开始走创新之路,用不同的方式赢得顾客信赖和赞誉。不少鞋业龙头企业实行工业园式多元化发展,在各地都建立自己的生产基地和营销网络。少数企业还推出微笑服务,为顾客量脚定做满意服务。由此可见市场竞争在现阶段空前激烈。

在发展和营销产品的同时,少数企业注意到对产品文化的研究对企业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提升。温州作为中国最大的鞋业基地之一取得了中国鞋都金字招牌后倡导鞋企文化。红蜻蜓集团早在1999年就成立鞋文化研究中心,聘请中国民俗学家叶大兵教授担任常务副主任,在数年努力研究下取得辉煌成果,国内众多媒体争相报道鞋文化研究成果巡展动态。2005年红蜻蜓集团还成立了中国鞋文化博物馆,一个企业能花巨资研究鞋文化在国内是难能可贵的。援引红蜻蜓集团董事长钱金波先生的花说红蜻蜓将致力于将“鞋文化”做成“文化鞋”,每一双鞋都融合文化的气息。

   

             流行鞋样图   (一)

   

           流行鞋样图  (二)

  

我们都知道在过去买鞋穿着都只考虑是否耐穿,价格便宜。而现在观念发生的质的改变。2007年9悦29日,由红蜻蜓集团研发生产的中国第一双运动皮鞋正式面世。并且根据人体生物力学的原理,通过研究人体在行走和一般运动中的特点,将减震、缓冲、能量保持等科技手段运用于皮鞋的设计于制作中,满足消费者对时尚和舒适的双从要求。

运动皮鞋的上市会使消费者选择性更多,同时推动中国鞋业和鞋文化新的快速发展,使得“运动无处不在,文化无处不在”成为可能。

    

            红蜻蜓集团鞋文化博物馆   特大瓯绣鞋图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