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牌”鞋匠王文林

时间:2007-11-20

   王文林是个默默无闻的老鞋匠,但他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做过千百双鞋。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以及老帅们,都夸赞过他的手艺,却极少见过一面,只知其名是“王师傅”……

  几年前,我在北京拜访过内连皗鞋厂退休老职工王文林。他是个年届古稀的鞋匠,头发花白,一身工装,正坐在小马扎上琢磨手中的旅游鞋。笔者讲明来意,王老憨厚一笑:“我虽为国家领导人做过40年鞋,其实,也只是将他们视为自己的顾客,尽心尽力服务而已,根本不值得张扬什么。”

了不得的“穷感情”

  50年代,内连皗鞋厂的业务以承接外来定货为主,所以特别讲信誉,特别注重质量。当时把关的有两个老师傅,手艺都是“头等头的上乘”。一次,上级派人来“特别政审”,却肯定了其中的王文林“政治觉悟”最高,也最有“阶级感情”。

  王文林不知道这个“上级”是通天的,找他是另有特殊任务,便毫无顾忌地表白了一句:“凭手艺吃饭的人,都应有穷感情!”

  王文林所指的“穷感情”,确实出自肺腑。

  解放前,王文林一家相当贫困,三顿饭都吃不全。1943年他才14岁,便被父亲送到内连皗当学徒。6年后满了师,虽说挣到钱,每月也只有8双鞋的工资。10多年以后,才有了60多元的月薪。

  不过,王文林通过“忆苦思甜”,新旧社会对比,十分感激党和政府,热爱伟大领袖毛主席。于是,凭着这种真挚的“穷感情”,拼力地干活,专心致志地提高手艺。

  王文林当时做梦也想不到,一次厂领导交给尺寸,要他定做的毛边底布鞋,竟然是毛泽东主席穿的。他还为此发过牢骚:鞋匠做鞋,要“政审”干什么,这不是笑话?

老帅惊叹“鞋经”

  王文林一直是抬头做人,埋头做鞋,认鞋不认人。而在中央领导人的生活中,却因为毛主席认为那双毛边底鞋非常合脚,非常满意,抬高了内连皗鞋厂的声誉。

  聂荣臻一度行走困难,急于找一双穿得舒适的布鞋,定制的任务自然落到王文林身上。

  为了保证老帅的安全,相关人士只对厂方宣称他是一位部队的“首长”。

  王文林去量脚的尺寸时,见到聂帅坐在轮椅上,不便站立,便让他把脚抬起,贴在一张硬板上,勾下了底样。接着,又找了一双旧鞋,量了又量,划了又划。

  聂帅感到奇怪。王文林说,做鞋也大有考究。你坐着的脚板,一旦着了地,支撑了全身力量,尺寸就和抬着时不一样了。

  此外,还建议“首长”同时做两双。一双早上穿,一双下午穿。因为老人的脚,每到下午总比早上胀出许多。如果早晚穿同一双鞋,肯定有不适之感……

  聂帅听了这些话,端睨着这位朴实精明的鞋匠,连称了几个好。他说,大家只知道穿鞋,想不到做鞋也有鲜为人知的“鞋经”,也有不简单的学问。

  后来,聂帅穿了王文林做的鞋,实在称心满意,还将这位鞋匠介绍给了徐向前元帅,徐帅又向陈云推荐。

  陈云正苦于大脚拇趾变了形,急于想穿到合适的鞋。为此,王文林一连四次被请到中南海画样改样。

  陈云感动地说:“王师傅,咱们相见恨晚。今后我穿的布鞋,就全由你承包啦!”

  自此,陈云将王文林做的鞋戏称为“王牌”。

周总理穿的最后一双鞋

  王文林为周恩来做的鞋最少。因为总理有个与众不同的脾气,脚上的鞋没穿坏,决不换新的。此外,总理的脚平整,不畸形无病趾,所以他的鞋非常耐穿。

  不过,到了晚年,身患绝症,双脚肿得难以下地,穿皮鞋也很困难了。

  一次总理要在医院里接见外国元首,身边的工作人员不得不提出,请王文林赶做一双新鞋。可是,总理依然不同意,他说可将旧鞋请王师傅改动一下鞋帮的前口,既省时又便当。

  王文林接到这“任务”,心中十分焦急,因为改制旧鞋,毕竟余地有限,难尽手艺。他花了很多功夫,做完后仍然心里没底,最后交鞋时,恳切地对来人说,时间还来得及,如果试穿不合脚,请赶快退回再改做。

  鞋没有退回,王文林从报纸上刊载的照片看到,总理接见外宾时穿的正是这一双。他觉得改做的鞋穿在脚上不会太舒服,如果当时“违背指示”,赶做一双新鞋,让总理穿上,心里才会踏实啊?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王文林听到这则噩耗,心痛如绞。为报答人民的好总理,了却自己最后一个心愿,他一定要给总理的遗体,敬送一双新鞋。

  王文林赶制这双鞋时,一针一线,一锤一钉,都是饱含了他的“穷感情”,都是浸透了他的心血和热泪。他说,自己虽然没有亲眼见过总理,总理却知道他这个“王师傅”。对一个鞋匠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传奇”,是一分“殊荣”。

  王文林由此也联想到毛主席。虽然自己没见过这位领袖,但是解放后为他做过第一双毛边底的布鞋,因此在他诞辰100周年之际,特意精做了一双皮鞋送往毛主席纪念堂。他想,主席与世长辞,遗体尚在,也应该有一双替换的新鞋。王文林真是“承包”到底了。

一片“匠心”献给邓小平

  从1977年7月,邓小平同志复出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至他老人家逝世,所穿的十来双毛边底布鞋,都是王文林“承包”的。

  令王文林终生难忘的,要数1992年春天邓小平南巡时穿的那双皮便鞋。

  那是一个星期六的下午,厂领导特地找他说,小平同志要定做一双鞋,但不是毛边底布鞋,而是软底皮便鞋。

  交货日期颇急,必须一天完成。

  王文林尽管从不打听与自己无关的事,但心里猜测小平同志肯定要出远门。所以拖到这么晚才通知,十有八九是件意义重大的行动,事前必须保密。

  于是王文林立即选皮取料,设计造型,试探鞋底的弹性和耐力。

  虽然王文林年年为邓小平做鞋,对他的体重、脚型十分熟悉,但为这双皮便鞋,仍然呕尽心血,绞尽脑汁,忙了整整一天一夜。

  翌日一早,王文林便交了货。他如释重负,满面笑容,但心中也觉得惶惶不安,因为穿这双鞋的主人,已近九十岁高龄,他的步伐不同一般啊?

  王文林今年73岁,已告老还乡。他对我国第一代、第二代领导人的脚,都倾注过深情,长短大小均了然于心,制作的鞋,从未有过毫厘之差,颇受特殊“顾客”的特殊喜爱。但是也因为这一点,和众所周知的原因,王文林从没有受过公开表彰和奖励,没有接受过一位记者采访,其事迹更谈不上登报刊,上电视了。

  王文林生活简朴,安于清贫,为人憨厚,为事认真,他在中央领导人心目中,是个鞋艺颇高的“王师傅”,在亲朋好友、同事同乡中,永远是个普通平凡的“老鞋匠”。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