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鞋姻缘

时间:2008-03-04

从前有个姑娘,不光人长得漂亮,还挺有才气,说话办事出口成章。求亲的后生一班接一班,就是选不上一个碰心意的,爹娘苦闷,她也苦闷。父母怕她闷出病,就让她到王二婶家做针线,散散心。

 

王二婶手巧心灵,做得一手好针线,和她家是邻居。姑娘吃过早饭,收拾好针线筐子,就向外走。可她一出门,恰逢一个书生骑马背弓从她家门前经过。那时侯,待嫁的姑娘不能随便见男人。她脸一红,低下头急忙转身回家,慌里慌张关大门,把针线筐子里还没做好的绣花鞋掉在门外一只。姑娘想,等那书生过去再开门捡那只绣花鞋。谁知那绣鞋骨碌碌滚出去,从门口一下子滚到书生的马前。

 

那书生一惊跳下马,捡起绣鞋笑眯眯端详了一会儿,便摇头晃脑地作起诗来:

谁家俏丽一裙钗,

慌里慌张跑出来。

羞红满面关住门,

何故抛出绣鞋来?

 

姑娘站在门里,把书生的话听得真真切切。听了就拉倒,也就没事了,可那姑娘嗓子眼儿又刺痒了,脸一红在门里回了书生一首诗:

公子骑马背硬弓,

溜溜达达街上行。

大道通天你不走,

偏僻小巷羞花容。

 

那书生本是个有才学的人,一听姑娘的诗作得情切意挚,便生出了爱慕之心。可在光天化日之下,他也不好久站向路人打听,于是深情地向那扇门盯了一会儿,就骑马回家了。

 

世上的事,无奇不有。那书生回到家中,再也无心读书了,整日拿着那只绣鞋呆呆地出神。吃饭饭不香,睡觉神不宁。家里人拐弯抹角地追问,才弄清楚他得了相思病。想谁呢?想那隔着门作诗的姑娘哩。家里人觉得奇怪,就劝道:“看你这孩子,你没看见人,也不了解那闺女长得如何、家中情况,只听得她隔门和你对了首诗就想上了,那闺女要是个丑八怪咋办呢?”书生摇摇头说:“我不管她长的啥样,只要会作诗,就娶她为妻!”

 

话说这书生家,也是个有头有脸的人家,祖父中过举人,父亲是乡里有名的秀才,到了书生这一辈更是才貌出众,文武双全,虽说不算是大富大贵人家,可也在四里八乡小有名声。家里人别不过书生的一片痴情,就派当家一个能说会道的嫂子带着礼品按照书生说的村庄人家去求亲。

 

再说那个姑娘,自那天书生走了,出门找不见绣鞋,出来进去就像丢了魂似的,整日心里慌慌的。这家人是户普通人家,靠种田织布为生,正不知如何安抚闺女哩,看到远近闻名的书生来求亲,也不管闺女同意不同意,当下就把亲事应下了。姑娘知道了,也没反对,因为她心里惦念的正是媒人提亲的书生。

 

普通种田人攀上书香门第结姻缘,这是打着灯笼也难找的好事啊!成亲那天,姑娘的父母一再嘱咐姑娘说:“孩子啊,你炕上地下的活计都不错,就是说话爱吊文。你婆家是诗书人家,三代人都是举人、秀才,到了那里可得少说话、多干活,千万不能像在咱家里张口就转诗文呀!”

 

姑娘平时虽爱诗文,出口成章,也知道不是读书人的对手,听了父母的叮咛,就牢记心里了。她到了婆家,真就不说话了。新婚之夜,丈夫兴冲冲没话找话,想和她亲亲热热对对诗,试试喜娘子的才学,可她只摇头点头,就是不说话,连新婚夫妻之间的温热话也没有一句,活像个哑巴。

 

书生气呼呼熬到天明,穿上衣服就去找嫂子:“嫂子你是否找错了人家了,娶来的媳妇不光不会作诗,还话也不会说,是个活哑巴!”

 

嫂子一惊说:“不会吧。我求亲是按照你说的地址找的,那家就一个闺女,邻居们都说她是百里挑一的才女哩!”

书生说:“啥才女!从入洞房到现在,她不是点头就是摇头,从没说过一句话。”

嫂子说:“好兄弟,她准是害羞张不开口,我去劝劝她。”

“劝啥?”书生坚决地说:“哪有新婚之夜不讲一句话的新娘子,我今天就要休了她!”

 

名门骄子要休妻,当家嫂子哪敢阻拦啊。父母听了儿子学说,马上吩咐套马车,让新媳妇坐上,要送回姑娘拉回彩礼。当家嫂子做媒没露脸,憋了一肚子气,也要跟着去姑娘家羞辱一番,讨个公道。

 

道,还是迎亲时走过的道,可新娘没了喜气,新郎官没了得意,媒人嫂子没了说笑,一脸的怒气。上坡下坡,过河拐弯,不久就来到三岔路口的大树前。树上有只喜鹊,看到骑马坐车的人走过就喳喳地喜叫。书生心里烦恼,一腔怒气正没地方出哩,听到喜鹊叫,心里更恼了。他摘下随身带的弓箭,“嗖”的一下,就把树上的喜鹊射下来了。

 

车上的喜娘子见了,憋了一肚子委屈的泪水就刷刷地流出来了。她哽咽着数叨说:“喜鹊啊,喜鹊,你嘴巴尖来尾巴长,本来深山陡涧把身藏。无故你多言多语遭弓打,冤枉我不言不语休回家!”

 

愁眉苦脸坐在姑娘身旁正在思谋如何到姑娘家讨公道的嫂子一听,猛然一惊,急忙招呼骑马走在前面的书生说:“新郎官快停步,新娘子会作诗了!”

 

书生听了媒婆嫂子学说,又问了新娘子为啥不说话的原因,哈哈笑道:“好,好,我错怪你了,赶快掉转车头回家!”

书生一句话,马车就后转了。走到村口打谷场上,正碰上妹妹在晒米看鸡哩。妹妹挺奇怪,拦住哥哥说:“哥,你不是把我嫂子休了吗,怎么又拉回来了?”

 

书生笑嘻嘻地说:“不休了,你嫂子正是我找的那个会作诗的姑娘啊。”

妹妹不相信:“她来咱家一夜都是哑巴,咋会作诗呢?”

书生和媒婆嫂子就把路上的事一五一十地说了。妹妹说:“真是这样,你们叫嫂子作首诗我听听。”

新媳妇经过这一阵折腾,也没了不好意思了,笑眯眯地说:“妹子想听诗,那就出个题目吧。”

妹妹把看鸡的棍子往地上一顿说:“就以它为题吧!”

新媳妇转了转眼珠,笑着说道:

这棍本是一颗材,

深山陡崖砍下来。

虽然不是亲儿女,

时时牢牢抱在怀。

妹妹一听生了气,把棍子一扔,无意间砸破旁边一个盛水的盆子。嫂子一看这情景,又作了一首诗:

扔了赶鸡棍,

打破盛饭盆,

跑了水元帅,

苦了流汗人。

书生苦思苦想的就是这个媳妇,兴奋地从怀里掏出珍藏的绣鞋说:

骑马街头遇娇娘,

隔门对诗留情肠。

喜鹊不死不讲话,

绣鞋牵线结鸳鸯。

从此,姑娘和书生相亲相爱,成了一对恩爱夫妻。

选自《民间故事》

来源:中华鞋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