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中的鞋履描写(节选)

时间:2008-03-24

赤舄几几

 

《诗经·豳风·狼跋》:“狼跋其胡,载疐其尾。公孙硕肤,赤舄几几。狼疐其尾,载跋其胡。公孙硕肤,德音不瑕。”这里的赤舄,是古代一种复底的黄朱色的鞋。按西周礼制规定,此鞋只准许国王和诸侯在穿冕时才能穿。几几,亦叫“己己”,形容弯曲。这是指舄的前端有绚,即弯曲的“鼻”,它是舄上最明显的部分,这里是形容鞋头饰物之盛。这是一首讽刺诗。诗中把一位统治者(公孙)比做老狼,步态举动艰难。“硕肤”是指大肚子,“德音”指声名,“不瑕”即不好。全诗今译为:“老狼踩着脖子底下耷拉皮,又把它的尾巴踩。这位公孙大肚皮呀,穿着大红勾勾鞋。老狼踩着它的长尾巴,又踩着脖子底下皮耷拉,这位公孙大肚皮呀,他的名声可不佳。”

 

         

 

 

 

赤蒂金舄

 

《传经·小雅·车攻》:“…….之子于苗,选徒嚣嚣,建旐设旄,搏狩于敖。驾彼四牡,四牡奕奕。赤蒂金舄,会同有绎。这首诗共八段,记的是周宣王大规模举行射猎和会合诸侯的情景。这是最后两段,写大猎后猎物甚多和等待回去;同时歌颂周宣王会合诸侯,选地射猎,十分成功。诗中“赤蒂”是指诸侯穿的朝服前都有块红色熟牛皮制成的蔽膝:“金舄”是指朱黄色的复底鞋,这最后两句,今译为:“金色的鞋子,红皮的蔽膝,诸侯纷纷前来会盟。”

 

来源:中华鞋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