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马傣族绣花鞋

时间:2010-10-18

傣族是一个能织善绣的民族,在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傣族的传统刺绣工艺历史悠久,明代景泰《云南图经志书》对孟定府傣族妇女服饰有这样的记载:“身衣纹绣而饰以珂贝”。傣族刺绣品多用于鞋面、小孩帽、“幢”、枕套等。其中绣花鞋绣工精湛,色彩绚丽,堪称傣族传统刺绣工艺精品。

耿马傣族绣花鞋,按花样饰物区分为两种:一种是缎面彩丝绣花鞋,另一种是金绒亮片绣花鞋。缎面彩丝绣花鞋的制作工序是:首先是用旧布和面糊作成“布壳”,干后剪成鞋帮,再选择鞋的面料按鞋帮尺寸裁剪,用针线缝合在鞋帮上,然后用棉纸剪出绣花图样贴在鞋面上,用各色丝线绣制。金绒亮片绣花鞋的做法与前者大致相同,绣好后以红线、金银线、亮铂片点缀,使绣花鞋更加瑰丽夺目。

傣族绣花鞋是傣族妇女在生活实践中的艺术创造,花纹图样有上百种。灵巧聪慧的傣家女子善于发现美、创造美,她们把自然环境中美好的花草景物作为绣花的题材,颇具生活气息。

鞋面底色的选材因年龄不同而异。青年女子偏爱淡绿、浅黄、粉红和白色;中老年妇女多选浅蓝和灰、黑色。经过代代传承,鞋面一些图案已演化为某种文化符号,有着丰富的内涵:“双凤夺宝”象征富贵、吉祥;“四季瓜果”喻示丰收和子孙兴旺;粉团花、荷花、桃花是傣家人对自然美的再现;金鹿、孔雀等珍禽异兽则隐含着特定的审美、信仰内容。

绣花鞋适用耐穿,是人们节庆时的重要服饰,也是做工精湛的工艺品。新中国成立前,绣花鞋作为权势地位和财富的象征,只有领主、土司及其官员等贵族家庭的子女可以穿,严禁一般平民百姓穿着。如今,爱美的傣家女子,人人都可以穿上自制的绣花鞋,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边城耿马的一道亮丽文化风景。

 

  来源:云南日报  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