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最后的手工布鞋厂

时间:2010-11-12

    每天清晨6点,家住成都市花牌坊街的黄先德都会准时起床,简单洗漱后,便开始一天的工作:打开卷帘门,来到厂房的一张桌子前,在昏暗的灯光下,将鞋楦一个个敲打进先前制作好的布鞋内。天亮后,他就起身将一块印有“国营成都三江鞋厂”的牌子立放在厂房外。这是成都市区内最后的一家手工布鞋厂。

  54岁的黄先德,是这家布鞋厂的承包人。从1979年进厂至今,他已经在这儿干了31个年头了。有着80多年历史的国营成都三江布鞋厂前身是一个手工作坊,随着市场的发展和为了解决就业问题,政府将其收归国有并成立了布鞋厂。1971年工厂从三多里搬到现在的花牌坊街,三江布鞋开始为成都市民所熟知。最红火的上世纪80年代,厂里有300多人,每月生产的鞋子有近万双,市场上供不应求。

  在红火的时候,黄先德被鞋厂派往上海学习布鞋楦子的制作。“制作楦子是制鞋中最难的,特别是对于一些异形脚,它能保证鞋子上脚后的舒适度。”学成归来后,黄先德成为厂里的骨干,曾多次为党和国家领导人量身定制过布鞋。

  随着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布鞋市场开始逐渐萎缩,曾经热闹的厂房渐渐变得冷清,到了今年,厂里只剩下黄先德和另外两名工人,每天他们在面积不到30平方米的两个车间里忙碌着,坚持用传统的手工制作布鞋。“制作一双布鞋,要经过30多道工序,每道工序一点都不能马虎。”黄先德告诉记者,光是生产男鞋鞋底的布料,就厚达28层,用的布达到1.6米长。纳好的鞋底要放到热水中浸泡,用棉被包严热闷后,再用锤锤平整、晒干。“目前厂里每天的产量只能达到6双。为了买到一双合适自己的布鞋,许多顾客都要排队等上2个多月。”

  “到年底把剩下的材料做完后,我们就不做了。”到年底,黄先德就退休了,做了31年布鞋的黄先德眼中有些无奈。

  现在,黄先德已经给跟随自己多年的制鞋工具找好了新的主人——成都一位收藏家,早将这里能搬动的东西都预定了,“多年后,我们只能在博物馆见到鞋楦、缝纫机、板凳座椅这些工具了。”

      来源:四川日报  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