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煞香港,当然,我指的是作为一个游客,常来常往的游客。
香港真是风情万种,一边坦然地物欲横流着,一边又时不时用那些美到极致的海景山景来魅惑你,还有原汁原味的老街老屋、传统文化,层出不穷。一次一次走近她,怀着一颗好奇心,四处走,四处看,便会欣喜地发现她抽丝剥茧般将她的美丽展现给你看。而那些每次拿着一张长长购物单,心急火燎买完就走的人,自然看不到繁华大街背后的种种。就像一个内涵丰富的美丽女人,见过数次,你却总是先入为主地只把她当作空空花瓶,只怕这种错误印象也会维持很久。
最爱维港海景,一个城市有海,立马平添五分姿色。而香港海景最妙的,就在于现代大都会与蓝天碧海的完美结合。每次坐在天星小轮上都恨时间太短,眼前景致怎么看都看不够。我猜,总得住个十年八年才会对这样的景色视而不见吧,就像那些一坐上小轮便开始看报纸、打盹的本地人。
天星小轮是香港一宝,那么一个物价昂贵的城市,却有一种这么便宜快捷的交通工具,从尖沙咀到湾仔,两块五,还是经过提价的,前几年好像才1块多。几年前不知道,从海港城打的去会展中心,的士司机一听就气愤不已:“去会展中心?打的?你们有没搞错?”并不是塞车时段,换了广州司机只怕会窃喜,觉得载了冤大头。
香港的公共交通就是这么方便,所以的士费和停车费才可以理所当然地那么昂贵。但公共交通毕竟是为所有人提供基础服务的,下了车多半还有一段路要走。香港人最爱穿平底鞋,高峰时间,街与街相通的大楼甬道里人潮涌涌,一人一双平底鞋,穿着时髦裙子的女子也是慢跑鞋,哪怕看起来有点不搭。以前很不理解她们怎么这个穿法,跟着人潮从这条街走到那条街,我突然明白了,这个距离、这个速度,高跟鞋哪里吃得消?当然还是慢跑鞋最舒服,要搭配裙子就在写字楼放双高跟鞋好了,香港人的平跟鞋,是这个城市热爱公共交通的明证。
香港的士开得快,坐在车里,身体总会随着转弯倒来倒去,过山车似的。很奇怪那么多车为什么还能开这么快,仔细看,才发现那股车流是整体高速的,只要不塞车,大家的车速仍然很快,并不因为车多而慢下来,因为他们不用害怕前面的车乱变道,也不用为路口而减速,车们各行其道,人们一定等人行横道的绿灯亮了才过马路,大家都守交通规则,道路就变得通畅,速度也就整个变快了。想想我们亲爱的广州那些胡乱插队胡乱变道的车,和那些跑步横穿高速路的勇敢者,要想车提速是要付出代价的。
香港人还爱排队,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长队伍,这是站功,也配一双平跟鞋比较舒服。IPAD上市,百老汇门口从凌晨就开始排队,到下午队伍仍然要转弯,这样的长队在IPHONE4到来时又重复一次且更火爆。整个打折季里,那些名店门口每天排长队,好容易进去了,试衣间排队,收银台排队,很让人崩溃。公车站排队,等的士排队,买书排队,大家自觉地相隔半米左右,谁也不挤谁,谁的脸上都看不到焦灼的表情,也没见过因为排队而争吵的事。也许,在这个地小人多的城市里,人们早就习惯了什么都要轮着来,不然早就挤破头了。
这队,排着排着也就习惯了,还排出了艺术。去书展,会展中心大堂里有作者签名,四五位作者一字排开,一人一个讲台,相距几米,互不干扰。每人台前两三米处开始排队,人一多,保安就把分隔带弄个三两下,本来一行的队伍马上转了个弯,没多久,队伍就变成折线,折来折去的,这折线队很省空间,不大的一块地方可以排很多人。人虽多,都静悄悄地站着,偶尔有人小声交头接耳,偌大的大厅,密密麻麻站了那么多人,还有好多记者咔嚓咔嚓拍照,居然也给人一种比较安静的感觉,实在很难得。爱穿平底鞋的香港,自有一种平底鞋的平和。
来源:羊城晚报 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