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支票和皮鞋

时间:2010-08-11

智利总统皮涅拉因为该国北部城市科比亚波发生矿难,没有来得及参加哥伦比亚新总统桑托斯的就职典礼就匆匆返回祖国。大多数国家领导人在自己祖国出现重大意外事件时都会这么干,谁也不会觉得有什么失礼的。不过,刚对英国进行了5天访问的巴基斯坦总统阿西夫•扎尔达里却是一个特立独行者。

这个夏天,巴基斯坦经历了80年来最严重的水患,洪水已经造成了1000多人遇难,数百万人流离失所,作为一个依靠全世界最庞大的灌溉农业系统维持经济民生的国家来说,洪水某种程度上比战争和地震所能带来的威胁还要严重。而就在抗洪的最紧要关头,扎尔达里却跑去伦敦去修补因为卡梅伦言论失当而恶化的巴英关系。

8月6日,首相和总统共同声明“巴英两国友谊牢不可破”,双方握手言欢摒弃前嫌。然而扎尔达里还没离开英国,这一外交成果就被蒙上了阴影——确切地说,是鞋子飞过头顶时留下的阴影。8月8日在伯明翰,一位年过六旬的巴裔移民沙米姆•汗向总统掷出了据报原本穿在自己脚下的一双皮鞋。

当然,巴基斯坦国内的媒体和观察家们不会像倔老头沙米姆那么极端,但他们也在表扬总统英伦修睦之旅方面表现得非常吝啬。多数媒体都受到反对党领袖谢里夫家族的控制或资助只是其中一个原因,他们才不会说人民党好话呢。除非是为了说前总统穆沙拉夫坏话,即使在那个时候,他们也只肯说贝•布托女士的好话。

另一个原因则是肆虐全国的洪水。身为国家元首,不和人民共度时艰,反而跑到国外去和别的领导人觥筹交错大喝橘子汁,的确有点说不过去。自然,扎尔达里会为自己辩护说他的出访原本就是为了给洪灾筹集援助。那么,巴基斯坦人民因为这次访问得到了多少援助呢?卡梅伦首相宣布将提供400万英镑——这简直是一种轻慢,海地地震时英国捐助了1亿镑,二者相差24倍!此外,或许还可以加上扎尔达里自己捐助的36500英镑,算是给一亿八千万巴基斯坦人民的一点安慰。

不过,这一点倒不会真让巴基斯坦人感到恼火,其实他们已经习惯了总统的此类行为。2009年3月“律师长征”运动抗议风潮直指总统本人的时候,扎尔达里就在德黑兰和内贾德谈油气合作。

实际上,真正让包括沙米姆•汗老爹在内的许多巴基斯坦人对总统愤愤不平的是他和卡梅伦的会面。英巴关系破裂在此前卡梅伦首相的首次南亚之行,英国新首相不但过伊斯兰堡而不入,还在新德里大放厥词指责巴基斯坦“对外输出恐怖主义”。连工党时期的外交大臣米利班德都看不过去,表示卡梅伦“就像乌贼乱喷墨,他说得太多,制造一堆麻烦”。而扎尔达里却似乎并不介意,至少他没有像他手下的情报和反恐官员一样断然取消预定的访英行程,还是踏上了探访他曾和贝•布托女士生活多年的老伦敦的旅程。于是,就有了和卡梅伦的“友谊地久天长”、一张400万英镑的支票,以及一双飞越人群的皮鞋……

显然,苛责扎尔达里是不合适的,自反恐战争以来,巴基斯坦政府一直希望西方国家能够承认伊斯兰堡是同一阵线上的平等伙伴,却始终被迫在恐怖分子的炸弹和西方国家的口水之间两线作战。扎尔达里的英国之行就其宗旨而言也是为了改善巴基斯坦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为这个困难重重的国度争取稍好一点的国际环境。然而,宗旨上正确未必意味着会带来实际上的可行性。

归根结底,西方根本不是看不到巴基斯坦为反恐战争支出的巨大代价,而是不能看到这一点。对于深陷从来没打赢现在已经不想再打下去的反恐战争中的西方阵营来说,承认巴基斯坦的贡献,不就等于承认自己没本事吗?这怎么可能呢?何况还有一个更美丽、更开放、更富有、更有前途的印度要讨好呢。就此而言,巴基斯坦争取西方承认自己在反恐战争中所做出的贡献的外交努力注定是无法实现的,就像中国无法让美国相信中国的“崛起”对美国无害而且有利一样——“我知道你说得对,但我干吗要承认这一点?”这种外交任务原本就和西西弗的巨石没什么差别。

贝•布托女士遇刺后、穆沙拉夫将军辞职前,军人总统面对要求他下野的各色人等曾说“要是我辞职了,结果扎尔达里这样的人当了总统,巴基斯坦可怎么办?”

来源:东方早报  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