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树•金港湾小区里住着一对50多岁的女师徒,每天一大早,师傅谢月球往东赶到三水湾菜场的店里,徒弟陈兰芳往西赶到常秀菜场的店里。昨天,师徒俩对记者说,她们一直有个心愿,想教更多的人学会钩编技艺,并找个投资人合作办厂,将事业做大。
师徒开了店还是巾帼文明示范岗
10多年前,谢月球随丈夫来到嘉兴,没有找到合适工作的她想起了自己的一技之长,用壮族特有的传统钩编和串珠工艺编织毛线拖鞋或便鞋。谢月球先在家里做了几双,邻居看到后都称赞她的手艺好。“开始是免费做,后来实在来不及,我就想不如把手艺传授给大家,让更多的人掌握钩编技术。”
2000年,陈兰芳从嘉兴棉纺厂下岗,成了一名4050人员,一次偶然的机会她与谢月球相识,后来她成了谢月球的徒弟。
学这门手艺的人特别多,一般手巧的一个星期就可学会。师徒俩有了开店的念头,一方面方便传授,另一方面也可做些生意,自食其力。师徒俩平时向大家传授钩编手艺,小店里经营做工艺鞋的原材料,还经营锥子等制鞋工具。学员们学到技术后,有的为家人或亲戚朋友做鞋,有的做完后交给师徒俩,赚点加工费。
“我们教了多少人?没仔细算过,五六千人肯定不止的。有来自云南、贵州的外来妹,学了技术后回家开加工厂去了。也有一些老人因为退休后很空闲,来学钩编手艺,丰富晚年生活。”因为师徒俩免费传授手艺,得到了有关部门的褒奖。在一大堆奖牌中,师徒俩最看重的是由南湖区政府颁发的“南湖区巾帼文明示范岗”。
一个偏远山区的壮族妇女来到嘉兴,10多年间,她以一名少数民族妇女特有的灵感、精湛的手艺和质朴的情感闯出了一片小天地。如今,师徒俩的名气越来越大,口碑也越来越好。
除了传授技艺,两家店的生意也越做越大。“有个医生到我们这里买了两双工艺鞋,寄给在澳大利亚的子女,子女们都非常开心,当宝贝一样,舍不得穿,当成了家里的装饰品。有一次,我们在网上发布了一条供应信息,想不到好多天成了阿里把巴巴网站的头条信息。当时来找我们合作开厂的人不少,有人还提出投资100万元与我们一起合作,但我们担心如果产量一下子扩大的话销路成问题,所以一直没敢尝试。”陈兰芳说,现在想起来有些遗憾。
“卖原料的利润很薄,一双鞋底只卖两元多,利润只有两毛钱左右,而做成工艺鞋,一双鞋在市场上可卖到40元。这么多年做下来,现在我们多多少少有了一些积蓄,也有了些底气,我们想寻找合作伙伴,勤劳致富的同时,吸收一批失去土地的4050农村妇女加入到我们的行列中来。”师徒俩表示了相同的意愿。
来源:新浪网 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