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中午,当记者赶到101岁的老人刘兴芸家中时,老人正穿着鲜红的唐装吃午饭。老人的儿媳妇麻贵兰告诉记者,得知有人要上门给老人拍靓照、送鲜花后,老人专门穿上了红色唐装。
穿上唐装拍靓影
1日中午,当天成投资天成不动产有限公司总经理杜金海给老人送上一束鲜花时,老人喜笑颜开,双手合十连连作揖道谢。记者在客厅的挂历上发现,3月3日旁边一行略显稚嫩的字迹写着:老奶奶生日。原来,这是刘兴芸老人的曾孙女、9岁的李梦帆做的标记,提醒一家人不要忘了这个特殊的日子。
说起老人的红色唐装,麻贵兰告诉记者,这是老人去年过100岁生日的时候专门定做的。当时全家人都做了大小不同、相同款式的唐装。今天得知要免费照相,老人专门又穿上了这件有着特殊意义的衣服,在贴有大幅“寿”字的前面手持鲜花留下了靓影。麻贵兰向记者说起了老人第一次照相时的情景,麻贵兰说,婆婆第一次照相是1965年,当时婆婆56岁,正逢长孙小刚出生。婆婆第一次走进照相馆,抱着孙子拍了人生第一张照片。后来这张照片的底片专门捎到北京,让在北京工作的亲人将照片加洗后又寄了回来。现在,小刚的孩子都已经15岁了,说起时间的流逝,刘兴芸老人也感叹不已。
最让刘兴芸老人高兴的是正月十八就是她101岁大寿了,孩子已经提前在外面的酒店为她订好了酒席,到时候老人的儿孙们都要回来给老人祝寿。“让天长地久婚纱摄影的专业摄影师给拍一张全家福,作为这个生日的纪念。”刘兴芸的家人高兴地表示。
平时喜欢纳鞋垫
在客厅的沙发上,放置着几双老人纳的鞋垫。老人的儿子李玉荣告诉记者,晴天光线好的时候,老人能自己穿针引线,只有屋内光线比较暗的时候才需要别人帮忙。记者看到,老人右手中指上还戴着做针线活时用的顶针。
由于刘兴芸老人的子孙众多,平时来看望她的人也是络绎不绝,但孩子们的鞋号刘兴芸老人却记得非常清楚,平时就不停地纳鞋垫,看见谁就送谁一双。刘兴芸老人的侄子李玉海告诉记者,他穿的就是老人亲手纳的鞋垫,而他的亲戚也都基本上穿着老人送的鞋垫。“你们看看鞋垫合适吧,一人拿一双,别嫌弃啊。”刘兴芸拿起纳好的鞋垫说。
李玉荣告诉记者,平日里老人早晨起床先喝一杯牛奶然后喝茶,等到正式吃早饭时还要喝上一小碗有着两个荷包蛋的面条。中午自己家做的馒头或者枣馍馍能吃上一大个,晚上的饭量稍小,一般都是喝粥吃点青菜。平时家里有客人的时候,老人还能喝上杯啤酒,实在羡煞了周围的老年人。
心胸开阔能长寿
说起老人长寿的秘诀,李玉荣告诉记者,老人心胸开阔是一个主要原因,平时老人直来直去,有话就说,很少将苦恼装在心里。平时看见儿孙们为一些小事情发愁,老人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她有一句泰安方言经常放在嘴边,就是“捣鼓么?”在老人的影响下,李玉荣的兄弟姐妹包括儿孙也都与世无争,生活满足而且幸福。
和儿孙们聊起以前的事情,刘兴芸老人哈哈笑着说:“旧社会的女性没有丝毫的地位,现在好了,不但生活富足,还有政府和社会好心人的关注,真是越活越滋润了。”
来源:齐鲁晚报 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