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消息:在"赫鲁晓夫在艾奥瓦"研讨会召开前夕,赫鲁晓夫之子谢尔盖·赫鲁晓夫在艾奥瓦州首府得梅因市接受《俄罗斯报》记者专访,披露50年前"皮鞋敲桌"事件的真相以及"玉米热"尘封往事中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该报8月31日刊发以《"皮鞋敲桌"的真相》为题的文章,道出了事件的原委。
记者:关于赫鲁晓夫在1960年的联大会议上是否用皮鞋敲过桌子有许多争议。有些人说,这是亲眼所见,还有些人说,这纯属子虚乌有。父亲对您说过这件事吗?
谢尔盖·赫鲁晓夫:美国有一个巨大的"特长"---自己希望什么,就迫使人们去想什么。它会臆造些神话,例如古巴危机,按照这种神话,粗鲁的赫鲁晓夫向软弱的肯尼迪施压,迫使他走投无路,然后肯尼迪予以反击,赫鲁晓夫害怕了,于是从古巴撤走了导弹,并为此被赶下了台。
"皮鞋敲桌"事件也属这一范畴。事实上,当时联合国正在讨论非殖民化问题,联大会议就像一场足球比赛,大家都在喊叫,拍手,起立。父亲进到大厅时,记者从四周围拢上来,其中一个记者踩到了父亲的脚后跟,确切地说,是踩到了鞋子,鞋子脱脚了。父亲没去穿鞋,因为面对着镜头,一个体态肥胖的人弯腰穿鞋着实不便。他继续往前走,坐到自己座位上,服务人员帮他拿着皮鞋,然后用一块小布巾盖着放到他面前。
这时正好是菲律宾代表发言,他出言不够谨慎,说东欧人民身处殖民地国家之列。当即引起一片喊叫:罗马尼亚代表站起来,冲着菲律宾人大喊。这时父亲举手要求发言,但会议主席爱尔兰大使没有看见。父亲先是一只手挥,然后两只手,再后来拿起皮鞋挥,我想他最终还是用皮鞋敲桌子了,并终于被发现了。于是这位苏联领导人扔掉鞋子,上台去发言,好像就穿着一只鞋,他说,菲律宾是"美帝国主义的走狗"。受了委屈的菲律宾代表抱怨"走狗"一词有伤风化,不应写入会议记录。争吵的结果是"走狗"一词换成了"奴仆"。当时没有记者在场,记者后来才来的,很快《纽约时报》上出现一篇荒谬的文章,说赫鲁晓夫脱下皮鞋咚咚地敲打讲台,然后又穿上。美国的宣传机器又迫使人们相信这一传奇,连那些当时曾亲历现场的人也以为,这就是事实。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