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身边一些朋友,包括一些网友都在问我鞋文化是什么?你们红蜻蜓的鞋有什么值得研究的?
听到这样的询问和质疑后,我也深深思考了这个问题许久。的确,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去研究鞋文化,在外人看来的确匪夷所思。别的企业都在做质量第一、品牌兴企、科技创新等,而我们打文化这张牌是否正确呢?
答案是肯定的,文化是企业的生命力。就像我们的国家一样,在外国人眼里我们国家是有着数千年文化底蕴的大国,别人对中国的第一印象就是文化积淀浓郁。对于企业来说,面对跨文化的世界市场经济一体化竞争,想要取胜,加强对文化领域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我们的品牌、质量、科技、管理都属于文化的一部分。日常生活中会常常听到品牌文化、科技文化、创新文化等。
鞋和文化有怎样的联系?红蜻蜓为何要做鞋文化?
鞋是我们所能见到的千万种工业产品的一种,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同时,鞋也有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我国的考古专家曾在新疆楼兰考古出土一双羊毛女靴,此鞋距今已有4000年历史,整双鞋由靴筒和靴底两大部分组成,堪称世界第一靴。后来人们又在湖南长沙楚墓出土的一双皮鞋,距今也有2000多年历史,此鞋采用经过鞣制的软皮革作帮面,以较厚硬的皮革作鞋底,帮面由前尖、前盖、后尾三片用细皮线镶缝而成,帮和底则用粗皮线缝合,有人将之称之为我国皮鞋制作的先驱,是我们祖先劳动智慧的体现。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和谐相处的国家,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特色的鞋履。红蜻蜓集团鞋文化博物馆从全国各地征集了不少具有民族特色的鞋靴,都体现了浓郁的文化气息。例如:藏民们喜欢穿着靴筒较大的鞋,方便将裤脚套入靴内,也可插上一把藏刀;蒙古族的同胞们喜欢骑马,所以各种马靴体现了他们骁勇善战的一面;白族的妇女喜爱穿绣花布鞋等等。
到了现当代,我们会惊奇地发现目前一流的鞋品制作工艺却是从欧洲引进的,世界上公认的造鞋技艺最高的地区是欧洲国家。我们国家不是号称有着几千年的制鞋历史吗?由此,我们可以认同的是事物的发展是不进则退的,就如我们国家的指南针用来观天象测风水,别的国家拿去用于航海和军事技术。
我们公司的董事长钱金波先生从创业初始就深刻认识到一个品牌从取名到设计开发及质量与技术管理检测,再到员工素质培训和产品包装营销都渗透着文化的甘露。企业若是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要创名牌发展企业是相当困难的。于是红蜻蜓集团在1999年创办了中国鞋文化研究中心,并且特聘著名民俗学家叶大兵教授担任常务副主任进行专业的鞋文化研究。
企业对文化的认识与重视,往往对提升产品的档次是很有帮助的。就像我们国家生产的皮鞋与意大利产的皮鞋,质量上差别不大,款式也差不多,为什么别人的鞋可以卖几千几万元,而我们的鞋就是几十几百元,难道只能说是国情不同吗?我想不是的,差别就在于一双鞋上所体现的文化。其实每一双鞋无论它是手工制作还是机器制造,都应该含有文化元素附加值。当你的鞋类产品文化附加值高,业界认同,档次自然也会水涨船高。就如国际知名品牌耐克,专注鞋的科技创新同时不忘体育文化。
那么我们红蜻蜓的崛起,在短短十几年发展历程中可以壮大到同行业全国前三甲,并且获得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免检产品等称号荣誉是不容易,而这一切都与我们坚持文化兴企分不开。
今天,我来到了车间,观察了一双鞋从皮革变成鞋的全部流程。从产品的设计到制造成成品,可以说是一项高文化含量的工作,它不是用金钱所能衡量的。看着工人们聚精会神地操作着机器,心里多了一分惬意。一双鞋的生产,从楦型到帮样设计,都要体现以人为本、穿着舒适、美观、时尚,而我们设计者的文化素质高低就决定了以上一切,每一双鞋都可能是一件艺术品。倘若一位完全不懂鞋样设计原理的师傅来设计是不可能有完美设计的。
今年是我集团公司鞋文化研究中心成立10周年的年份,也是继续探索和研究鞋履文化,为企业发展锦上添花的好时机。因为我们看到了鞋履文化的研究已经成功转化为企业和产品的价值。正如钱金波董事长曾经说的一样:“几年来,通过企业的实践,我们切身感受到鞋文化对企业经营的影响,消费者,无论来自哪一种区域,哪一种背景,哪一种层次,他们对商品的认识,已经流露出对文化的感动。”所以,加快红蜻蜓又好又快的发展,鞋文化的研究是不可忽视的。
一路走来,我们丰收的是果实。我们有信心将红蜻蜓鞋文化研究塑造成全国鞋文化领域的标杆,文化引路,蜻蜓飞扬。
来源:中华鞋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