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回力鞋

时间:2009-11-12

计划经济年代里,人民币不是万能的。你有钱未必能够买到想买的东西。一般来说购买国家统购统销的紧俏商品是要使用票证购买的。比如“工业券”和“布票”。除此之外,有的商品只对公家不对个人,所谓公家被称为“社会集团”。当时对“社会集团购买力”的控制,也是比较严格的。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天津男孩子流行穿高靿“白回力”。“白回力”,就是上海出产的“白色回力牌球鞋”的简称。当然,回力牌球鞋还有黑色和蓝色的,并不受男孩子们的欢迎。

  “文革”期间反对“四旧”,许多品牌都改为革命化的新名称,回力牌改为前进牌,但是我们仍然叫它“白回力”。

  大约一九七二年吧,那时候我是工厂学徒工,每月总共二十多元进项,开始向往“白回力”。那时候光拿人民币当然买不到“白回力”,于是我们几个人结伙去当时工厂革委会办公室,要求开具证明或者介绍信。

  至今我还记得那位男同志的表情,他只说了一句“社会集团购买力”就拒绝了我们的请求。我们怏怏而归,心里却挺服气的。是啊,我们只是几个小伙子,手里没有单位介绍信,只能眼巴巴看着“白回力”穿在别人脚上了。

  过了一段时间竟然传来好消息,一个小伙子从另外一家工厂开出了介绍信,这令我们欢欣鼓舞。于是,我们几个人结伴跑到百货大楼社会集团柜台,大声说“买白回力”,却被浇了一盆冷水。

  百货大楼售货员回答说,必须持有局级单位介绍信,工厂一级是不行的。我们傻了眼,一时不知如何得到那种高在云端的“局级介绍信”。经过打听了解,得知给我们开出“社会集团购买力”介绍信的工厂,上级机关是坐落在海河边的一家工业局。我们必须手持另外一家工厂的介绍信去那里的革命委员会办公室换取局级介绍信,才能买到“白回力”。

  手持一家跟我毫无关系的工厂介绍信去一家跟我毫无关系的局机关,面不变色心不跳地换取介绍信,我不敢去,因为这是作伪。我从小就这样,一是不大敢说瞎话,心跳;二是不大敢偷听偷看,腿软。手持那样一封介绍信走进那样一座局机关,对我来说不啻于闯龙潭赴虎穴。

  后来,听说有人拿着那封介绍信走进那座局机关换了局级介绍信,成功了。就这样,我的脚再度与“白回力”失去缘分。

  我对“白回力”的思念,宛若失恋。“失恋”当然“挂相”,灰头土脸的样子被别人看出来了。车间里有一位年轻师傅,他的姐姐是河北省体育专业队的,手里有一双“白回力”。经过多人撮合,对方终于将这双鞋“匀”给了我,记得是九块九毛钱。我给了十元钱,比广东商人提前十几年说出那全国人民耳熟能详的名言“不要找啦”。

  这是一双真正的“白回力”,而不是“文革”期间的“前进牌”,我记得在鞋弓内侧还贴着红色半圆标志,说明这是一双绝对货真价实的正宗“白回力”。

  我美梦成真。恨不得一天二十四小时穿着它,只可惜睡觉必须脱了。我穿着它打篮球,穿着它上街,穿着它去公园。总而言之它几乎成了我的不离不弃的“恋人”。脚上穿着“白回力”,人好像也长了身价,走在街上总有人多看我两眼。这就是那个时代的时尚吧。

  由于全天候不离这双“白回力”,它当然比别的鞋子短命多了。后来我参加了篮球队,这种“白回力”就不是什么难以获得的紧俏商品了。但是,那第一双“白回力”给我留下终生难以磨来的“处女感”。我是“白回力”的处女,“白回力”也是我的处女。

      来源:每日新报  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