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路上有一家门头不大的皮鞋店,一走进去就可以闻到一股纯正的牛皮味道。木制的架子、整齐摆放的鞋子、各种颜色质地的皮料、粗细高矮各异的鞋跟,从门口经过的你也许不会想到,这里的每一双鞋都是手工制作而成。
老板曾赴异国“偷”师
印象中,制鞋是一项传统工艺,掌握这门技艺的人不是祖传的就是专门拜师学艺。但小店的老板徐青,却是科班出身的,并且还曾经出国留学。“我1998年在上海读过专门的培训班,后来到新加坡跟着当地一位有名的师傅学习过。”
说起这段经历,徐青相当感慨,“这个师傅不轻易带徒弟的,尽管我当时在国内已经有了两三年的从业经历了,并且还托了朋友关系,但是他仍没点头。”没办法,徐青就从“伙计”做起。师傅接待顾客,她及时递上鞋样和目录,师傅给顾客量尺寸,她马上送上眼镜和尺子。此外,她还利用各种机会“偷”看师傅制作鞋子,即便是师傅不在的时候,她也会独自研究成品的鞋子。久而久之,徐青终于让师傅觉得她是个可塑之才,学徒生涯才渐入佳境。
在徐青店里,记者见识了店里师傅的“火眼金睛”,一位中年女士前来询问关于手工制鞋的情况,停留了几分钟的时间,离开后,师傅徐传新对记者说:“刚刚那位女士脚上穿的是菲拉格慕的。”徐青告诉记者,店里的师傅都有少则十几年多则几十年的制鞋经验,因此对于鞋子极其了解,看一眼就能认出牌子。 顾客来自五湖四海
尽管徐青店铺的名字叫做“南京手工制鞋”,但顾客却是遍布天南地北“我们这里外国客人很多,因为在国外,刚开始,是因为不少外国人脚大,鞋子难买到,所以才‘迫不得已’选择订做的。在国外,纯手工制作的附加值很高,穿手工制作的鞋子是有钱人才能享受的服务。但在中国,手工制作价格并不是那么高,跟到商店里去买价格差不多。所以外国客人就更喜欢来了。”
“比如说国际SOS医疗机构的服务经理OleJuul,他每个月都会出差到南京,这个月刚刚在店里定做了4双鞋。南大的客座教授Peter来自爱尔兰,也是店里的老客。他经常拿着图片来到店里,要求定做与图片上相同款式的鞋子。”除了自己穿,还有一些外国客人会拿着鞋子款式的图片,要求为自己的家人订做。
这也是最让老板自豪的地方:“每次想到在地球上那么多地方,都有我们店里的鞋子经过,都觉得非常开心,很有成就感。”
鞋子也有特殊意义
徐青称,小店的顾客基本上都是对鞋子非常讲究的人,而他们中的一些对此还有着古怪的爱好。“比如有位先生每次来都选做同一个款式的鞋,因为他非常钟爱这个款式,还有顾客一年到头都只穿中靴。”
最让老板记忆深刻的是一位40多岁的女士,她拿了一双已经很破旧的高跟鞋来到店里,说希望老板能帮她做出一双一模一样的鞋来。“这个其实不奇怪,我们这里经常有这样的客人,拿着鞋子来要求照着样子做。但是这位女士还提了一个要求,要把这双旧鞋的鞋跟拆下来,放到新做的鞋子里。”
“当时,我们都很好奇,到底这双鞋子对于她有着怎样的意义,才能让她如此珍惜。所以也制作得特别仔细。”后来鞋子做好了,这位女士欣喜地试穿鞋子。她说,那双鞋子对她很重要,自己一直非常爱惜,但鞋子还是坏掉了。后来有一天路过这家手工鞋店时想到,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保留住那双鞋子曾经带给她的回忆和乐趣。“原来自己工作还能有比一双鞋更多的意义。”
来源:扬子晚报 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