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靴是中国戏曲服装的重要组成部分。戏靴泛指传统戏曲表演中人物穿着的各种靴鞋。它是在历代演出剧目中不断丰富积累下来的。为了适合舞台表演,塑造人物形象,与中国戏曲服装一样,中国戏靴也是以明、清鞋饰为主要模式,前辈艺术家们根据长期的实践经验,加上舞台艺术的融合,采取夸张、美化的手法而逐渐固定形成的。
在戏曲衣箱中,戏靴放置的道具箱称为“三衣箱”,亦叫“靴包箱”。靴包箱里的戏靴有靴、履、鞋三大类,其中有男性生、净、丑行角色穿用的靴履,也有女性旦行(含丑扮彩旦)角色行步的鞋履;有文武官员用的厚底靴,也有平民百姓穿的便鞋;有翻打角色通用的打鞋,也有孙悟空专用的猴跳鞋…。可以看出,戏靴的穿着是根据扮演人物的身份和服饰来配置的,不同的靴鞋为不同的角色,配合不同的服装服务,如:厚底靴是剧中男性人物普遍穿着的高腰靴,它专为演员表演和舞蹈设计的,可以使角色显得雄伟、魁梧,又与夸张了的蟒、靠等戏曲服装相协调;又如女性角色穿的彩鞋,虽是便鞋样式,也是添加了彩穗、彩绣等装饰来美化角色…。本文将戏靴按靴、履、鞋三大分类予以介绍:
一、靴类
厚底靴:亦称“高底靴”、“高方靴”,文武官员作为朝靴使用(图一)。黑光缎或平绒制面、方头、长筒。靴筒上口正中缝有线带,系于腿上。底厚二至四寸,四周涂白粉,黑帮白底分外鲜明。女用厚底靴式同男靴。
虎头靴:有厚底、薄底之分。厚底靴多为武将穿著,用红、绿、黄等色缎为面料,靴前脸镶虎头吞口,靴面绣虎毛纹图案,如:绿缎绣盘金大龙厚底靴为关羽专用,称“老爷靴”(图二);黄缎绣盘金龙厚底虎头靴为美猴王孙悟空专用,称“猴厚底靴”(图三)等。靴的颜色需与服色相配穿用。另有一种薄底虎头靴(图四),多为戏中身着改良靠的武生所穿。
朝方靴:简称“朝方”。是戏中文丑扮演官员等穿。仿制清朝官员的“清官靴”(京靴)故名。黑缎或棉布素面的长筒靴,靴形齐头见方,靴底稍薄,寸许刷白,长筒无绣。
官尖靴:为戏中番邦人物穿用。靴脸呈尖角状,尖角部位靴底上翻。黑色缎面、靴帮前脸正中接缝处加镶皮革滚边。靴腰齐脚踝,底厚约半寸。
薄底靴:又名“快靴”。是仿清代快靴“爬山虎”。为短打角色穿用(图五)。黑色缎或黑布制作。靴帮前脸,线码勾纹,滚边皮口,靴尖精缝对称小皮包头,靴腰齐踝,皮革薄底,后跟缝有线带,系于脚腕。
二、履类
福字履:亦称“蝠字履”。一般为戏中老年层平民所穿(图六)。用素缎面,圆口薄底。鞋头正中及帮面镶贴福寿字、古钱、万字,或蝙蝠套云纹等图案。穿时鞋色需要同服色配套。
登云履:亦称“如意履”、“拳头鞋”等,为神仙、道家类角色穿用(图七)。蓝缎便鞋式,鞋头镶饰立体状的如意形大云头,鞋帮缀回云勾纹图案,底厚约二寸。
云头履:鞋面有白缎或蓝缎,并镶贴云头纹、蝙蝠纹、团寿纹等。
三、鞋类
洒鞋:便鞋式,为戏中老渔夫类角色穿。鞋脸较长,皮革滚边,矮腰薄底,鞋用线缝成鱼鳞图案,左右镶对称鱼眼。另有为戏中武丑角色穿着,鞋面为蓝白相间或彩缎,鞋口四周缀满排穗。
跳鞋:亦称“黑白道打鞋”、“功鞋”。为翻打角色穿着。形似快靴,一般为布制圆口,矮腰薄底。鞋面缝有黑白斜纹,跟部有绸条系于脚腕,此鞋武打时轻便牢固。
彩鞋:是戏中旦角专用(图八)。缎面绣花,色彩丰富,有红、蓝、粉红、皎月、湖蓝等。长脸浅帮,后跟稍高,猪皮底。分尖口和圆口两种,鞋前脸缀一绺彩色丝穗。另有内高底彩鞋(图九),其样式相同,只是内置用高丽纸芯外包白布的斜坡底高跟衬垫。
彩旦鞋:为彩旦角色专用。有红、黑等色,五彩绣花,尖头单梁。鞋后跟加提拔,鞋帮沿为异色边,鞋头不缀彩穗。一般于白布绣袜套穿。
武旦绣花薄底:为武旦角色专用。筒至踝,单梁绣花,鞋头装饰彩穗。一般色彩较艳(图十),特殊情况例外,如:杨门女将带孝出征时穿,要用白色缎面绣花薄底(图十一)。
旗鞋:仿清朝旗人妇女的“高跟履”。为戏中旗装旦使用。缎面五彩绣,小圆口,一道脸,前脸饰彩色丝穗。鞋底脚心部位有块约二寸的厚底,上窄下宽似倒覆花盘的称“花盘底”;前方后圆呈马蹄形的称“马蹄底”(图十二)。
船底鞋:亦为仿清鞋饰,专给旗彩旦配套用。缎面彩绣,头有彩穗,千层高丽纸、麻线纳底,船底鞋上宽下窄,钉有猪皮防滑。
僧鞋:为戏中僧道之人穿着。样式同登云履。帮面双脸,鞋头成一道弯钩上翻,鞋腰缀云纹图案,底厚约二寸。多与服色相配套。
鱼鳞鞋:是戏中水路英雄所穿。鞋面为蓝、黑缎,绣鱼鳞纹,似鱼合在一起,鞋前呈鱼头状,绣有眼珠,后跟部缀有鱼尾,非常形象。
猴跳鞋:式样同跳鞋,为孙悟空或小猴们穿着。黄缎或布为面,绣猴毛纹、火焰花纹图案,另有猴厚底靴,为孙悟空穿蟒时配用。
莲花鞋:为哪吒角色专用鞋。圆口矮腰,式同跳鞋,淡粉色缎面上缀缝或绣制粉红色莲花瓣。
皂鞋:亦称“方口皂”。戏中布衣、皂隶、差役所用便鞋。齐头、长脸、圆口,底厚八分。黑色素帮,有缎面、布面两种。
也许你会说,真是太丰富了!其实,更精彩的是,这总共不过三十余种的中国戏靴的样式,要表达的却是几千年的历史故事和人物…,如何以有限的鞋饰,巧妙地去概括反映中国历史的全貌?经过一代代艺术家的不断总结、改革、创新,使中国戏靴形成了一整套固有的、被广大观众接收的规则和定律。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经过艺术加工,美化、夸张的舞台表演手段;它高度浓缩了历代社会生活的鞋履,形成了中国戏靴独特的类型化风格。它从生活走向舞台,更是前辈艺术家们辛勤劳动的艺术结晶!
本文戏靴由温州京剧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