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藏鞋达人

时间:2011-11-03

一家医院的副院长,忙里偷闲收藏了2000多款千奇百怪的鞋子。她为什么对鞋如此钟情,她手里千姿百态的鞋子到底藏着什么奥秘?

很不经意地听说吕宁的鞋子故事:说她一边做着潍坊市一家医院的副院长,顾头不顾脚地忙;一边利用空闲千方百计地收集鞋子。

就是这样一位忙人,十年时间收藏了2000多款各种各样的鞋子,成了小有名气的鞋子收藏家。据说,现在国内收藏鞋子的人,品种、款式像她这么多的,还找不出第二个。

穿在脚上的鞋子,品种、款式到底能有什么样的奇特之处,她为什么收藏鞋子,又是怎么收藏的?记者决定去潍坊见见这位收藏家和她的鞋子。

鞋子情

吕宁的鞋子藏在市郊,从潍坊出发还有十几公里的路程。吕宁说,那是她刚刚分的新居,人没舍得住,先把鞋子拿过去了。

跟着吕宁进门,一下子就让满屋的鞋子吸引住了:地上放的,墙上贴的,橱窗里摆的,全是鞋;凳子、茶几、茶壶、茶杯、笔筒、盛物袋、温度计……都是鞋——整个屋子成了鞋的世界。

坐在鞋子中间,吕宁讲起了自己与鞋的故事。

吕宁对鞋子的偏爱,是从很小的时候养成的。“我逛超市商店,最喜欢看的就是鞋子。”鞋子成了吕宁的最爱,并因为朋友的一句话引发了她对鞋子的收藏。

那是1992年,吕宁过生日,收到了一位朋友送的礼物:一双白色的韩国产鞋子。第二年,那位朋友又送给她一只水晶鞋。吕宁和他开玩笑:“你是不是想给我‘小鞋儿’穿?”

“你喜欢鞋嘛,为什么不能收藏鞋?”就这么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让吕宁从此走上了收藏之路。

作为医院的副院长,吕宁要搞收藏谈何容易。她只能在工作之余到商店、市场去淘,利用外地出差的机会寻找,或者托家人、朋友辗转收集。

“我对鞋子有一种特殊的感觉。到一个地方去,不管那鞋子多小、多不起眼都能引起我的注意。”就是凭借这种对鞋子的特殊敏感,让吕宁收藏了几百双质地、款式、风格各异的工艺鞋。

看见吕宁对收藏鞋如此钟情,年迈的母亲熬夜为她缝制鞋子,酷爱旅游的父亲每去一个地方都会为她买鞋,朋友们也留意为她打听、搜集新款式的鞋子。——吕宁的鞋子收藏成了一个“群体工程”。

9年过去了,吕宁手中收集到了2000多种款式各异的鞋子,包括金银铜铁玉、皮木塑布石等30多种质地。根据有关资料,吕宁得知,目前在全国收藏鞋类达1000款以上的仅有5人,达到2000款以上的还没有记载。

朋友一句不经意的话,成就了一位鞋子收藏大家。

收藏梦

在吕宁的房子里,感觉像置身于鞋子博物馆,但里面的鞋子做饰品、做用品的有,用来穿的却没有。面对记者的疑问吕宁说,“我不收藏用来穿的鞋,只收藏工艺鞋。”

“虽然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不同地方的人穿的鞋子各不相同,但相比来说,工艺鞋更能体现不同的风俗、追求和爱好。收藏这些工艺鞋,能够使人增长见识、陶冶性情。”

在吕宁看来,她收藏鞋子最大的收获还是真情,包括亲情和友情。在她的眼里,每一只鞋子背后都有一分情谊、一段故事。

吕宁随口讲了一段故事。1998年,她到珠海开会,在路边一家小店里看到了一个用来做笔筒的红色小皮鞋,做工非常精美。吕宁想买下来。

“出多少钱也不卖”,开店的女孩说,“那是我男朋友专门为我做的。”吕宁不死心,又连着去了两次。听说了吕宁收藏鞋的故事后,女孩的男友非常感动,不但将笔筒送给了吕宁,而且还将30多双微型真皮工艺鞋送给了她。

原来,他是当地一家鞋厂的设计师,专门搞样品设计的。“我到现在也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但是他们的故事和真情我永远记着。”

这样的故事吕宁能讲出许多。吕宁说,她每次一看到鞋子,就会陷入沉思:每一只鞋子都不一样,看到鞋子、拿起鞋子的时候就会想起买鞋子的经历和亲朋赠鞋的情谊。

“有的鞋子确实很贵,但对我来说,不在于鞋子本身值多少钱,而在于对我的不同意义。它们每一只都不一样,它们都是我的财富。”

这种“财富”支撑着吕宁收藏了9年。“看看亲朋好友们对我的这种厚爱,我现在想不收藏都不行。我不在乎自己最后会收藏多少,就算是一种爱好吧,我觉得自己会一直收藏下去。”

抚摸着自己收藏的鞋子,吕宁爱不释手。在吕宁眼里,这些鞋子,每一只都会跳舞,每一只都充满魔力。

听着吕宁的解释,记者不由得想起了安徒生童话里那个红舞鞋的故事。得到一双有魔力的红舞鞋的女孩,一穿上舞鞋就不由自主地翩翩起舞。

也许在吕宁看来,她手中的一只只带着真情的鞋子,就是引领她不停收藏的“红舞鞋”。

来源:齐鲁晚报 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