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作弊神器”

时间:2020-06-30

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只要有考试存在,就会有作弊。随着时代的发展,考试作弊手段也是与时俱进,一些高科技的作弊工具时有出现。不过,看过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中千奇百怪的作弊手段,那真叫脑洞大开,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比大拇指指甲稍微大点的作弊用小书

小抄是古代考试最原始的作弊方法,也叫做“夹带”。考生们将《四书》、《五经》等八股文考试内容用小楷抄在纸片上,或者压缩成小书,缝进衣服夹层,或者藏在鞋底、头发里,然后带入考场;有的干脆把文字抄写在身体、内衣上。

作弊专用内衣

如下图这套作弊工具,共9卷本,长4.5厘米,宽3.8厘米,厚0.5厘米,只有现在的火柴盒大小。每卷本内约有10余篇文章,共10多万字,一般藏匿于鞋内底。让人称奇的是卷本内文字约有1毫米见方,通过牛角刻版印刷而成,可见当时作弊手段的高超,并已经形成了产业化。这套作弊工具还配有一双可藏匿于鞋内底层的加厚底男布鞋,做工之细致让人啧啧称奇。

规模化制作的作弊小书

明朝万历年间,还发现过一次更为奇葩的作弊案。在江南考试院的某一次乡试现场,监考官发现某考生的神色有点异样,似有作弊嫌疑。正在观察时,从该考生的臀部落下一卷用油纸包紧的资料。

用来藏作弊小书的特制布鞋

原来,这名考生竟然把油纸包用细线扎紧,藏在了肛门中,慌乱中落在了地上。被监考官发现后,他还不承认,说是人家丢过来的,引起全场轰笑。这种作弊方式实属罕见,真乃千古奇观。

放大十倍后的作弊小纸片

有时候考试白天结束不了,需要晚上点蜡烛继续答题,叫做“继烛”。有些考生就利用继烛的漏洞作弊。先将蜡烛内部沿引线从底往上掏空,塞入纸条后再用蜡油将底部封平,这种经过精心处理的蜡烛可以在监考官的眼皮底下直接带入考场而蒙混过关。

规模庞大的科举考试场所——江南贡院

古代的考生因为路途遥远,在赶考途中除了准备文房四宝外,还需携带一些生活用品:提篮、食盒、食物、饭碗、蜡烛,甚至便器、被子等等。这就给有心作弊的考生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据史料记载,古代曾有考生将食盒做成夹层、在馒头内塞入纸条用来作弊。

写满文字的作弊内衣

还有一种很绝的作弊方法,叫做“飞鸽传书”。有些富人家的考生,平时训练飞鸽传信。大考之年,利用继烛的漏洞,家人趁着黑夜把鸽子放进考场,考生把试题写在纸条上,让鸽子带回家。此时,家中作文高手早已待命,按题写好文章后立即让鸽子带进考场,神不知鬼不觉,堪称完美。

欢迎关注头条号《古越永哥》,欢迎点赞、评论、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