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中不可缺少的随身物品——草鞋(一)

时间:2020-07-01

 我们在红军的回忆里知道,正是有了草鞋的助力才让长征中红军的双脚有了面对艰难征程的可能,因为只有草鞋这种容易就地取材,制作简单的廉价鞋子才能使红军在当时的环境条件下,翻山越岭不断远征。那么如此大规模的草鞋需求红军又是怎样解决的呢?

 其实,草鞋在过去的中国非常普遍,特别是在广种水稻的南方地区,更是如此。长征中,红军从战士到干部草鞋是他们的随身之物。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准备战略转移,位于江西瑞金的红军草鞋厂日夜赶制出十万双草鞋,分发给即将踏上征程的红军将士。长征开始后,中革军委机关报《红星》报用整版的篇幅刊登了《怎么解决草鞋的问题》的文章,油印的报纸下发到班排一级,成为指导红军官兵打草鞋的指南,文章对草鞋的选材编制穿着技巧诸等多问题进行了详细实用的说明,堪称古往今来制作草鞋的宝典。

 长征期间,草鞋和武器粮食一样成为红军最重要的战略物资之一。1936年2月27日,为执行《康道炉战役计划》以红三十军为先导的红四方面军主力翻阅党岭雪山向道孚进击,位于横断山脉北段的党岭雪山,被当地人称为“鬼门关”,海拔5000多米,气候变幻无常,风暴雪崩不断,我红军翻越自然环境最为恶劣的雪山,也是红军付出牺牲最大的雪山,时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的徐向前曾回忆:“翻越党岭山必须赶在中午十二点以前,每天下午要起风暴,人到哪里就别想活命。我们令部队做好充分征服大雪山的准备工作。规定每人带足三天以上的干粮,备有两双草鞋“红军一位战士是四川通江县毛裕镇人,从小在大山里长大的他习惯光脚爬山走路,有“铁脚板”和”飞毛腿“的雅号。仗着自己铁脚板的功夫,他赤脚行军,来到雪山脚下,班长多次劝他穿上草鞋,但他都没有听,最后班长只好把两双草鞋和几块布条带在自己身上。刚上雪山感觉还以,但没走多长时间脚就冻得失去了血色,没有了直觉。班长赶紧从背上拿出草鞋和布条给这位战士捆上。

穿草鞋过雪山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绝对是无法想象的事情,但是我们的红军战士就是用这简单的草鞋和布条战胜了人们口中的”鬼门关“(孤狼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