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中不可缺少的随身物品——草鞋(二)

时间:2020-07-01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的故事就从脚下开始。

 1934年10月10日,从江西出发时的中央红军,虽然做了些必要的准备,但在今天看来,他们的装备依然及其简陋。粗布军服和背包,一直抢或一把大刀,一条子弹袋,一条干粮袋,再加上行走时不可或缺的草鞋。这几乎加上红军战士的标准配备。那个年代红军没有汽车摩托,只有少量的骡马,他们基本上是以徒步的方式完成艰难的行军,而徒步唯一的依靠正是草鞋。

 四川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是中国优良水稻的传统种植区,稻草资源充沛,草鞋一直是四川人最为常见的生活用品。当年有位普通农民,就因草鞋打的好,成为闻名一时的传奇人物,他叫余官章,是四川广元旺苍九龙乡人,,1934年红四方面军在九龙乡鸽子庙开办草鞋厂,20岁的余官章已是当地打草鞋的高手,尤其是他编的“布筋草鞋”,结实耐用,上脚舒适,堪称当地出名的“奢饰品”,余官章并不是红军,但在鸽子庙草鞋厂打草鞋久了开始向往成为一名真正的红军战士,。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准备西渡嘉陵江,眼看红军就要开拔,余官章向一位看上去比排长大的干部提出当红军的想法,那人不但爽快的答应了,还送给他一套红军服。余官章也特意做了两双布筋草鞋回送给这位红军干部。穿上红军服的余官章兴奋的一夜没睡。第二天部队开始行动,他就快步追赶部队,但因脚有残疾,等他赶到嘉陵江边时战斗早已打响,渡江的小船已到了江中央,就这样,余官章没能赶上红军,命运将他留在了九龙乡。从此,余官章再也没有离开过这里。

 1986年,在家乡打了一辈子草鞋的余官章家里突然来了一位旺苍县的干部,这位干部说:是受一位中央首长的嘱托专程来看望余官章。待说明缘由,余官章才恍然大悟,原来当年那位比排在大的红军干部竟是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军政委,此时已是国家主席的李先念。惊讶的余官章只能不住的感慨,想不到几十年过去了,他还一直记得当年的那两双布筋草鞋。

 我们现在所说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指中央红军所走的里程,如果加上红四方面军,红二红六军团和红二十五军的行军距离,总里程达到惊人的六万五千里。那么六万五千里的行走需要多少双草鞋呢?我们试图推算红军长征期间编制草鞋需要的麻绳布条梭草粽叶稻草以及草鞋数量时,只能得出耗费草鞋数以千万计的数字。透过这样的数字,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当年红军穿着草鞋远征的崇高信仰。

 八十多年前,草鞋是红军长征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如今,朴实无华的草鞋早就远离了我们的生活,然而,就是这一双双普普通通的草鞋,它却深深地融入长征精神里,成为长征中永恒的记忆(孤狼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