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峻陡峭的悬崖村、风光秀丽的泸沽湖
松花水月的古城西昌,就如它的名字一样
凉山的美带着一丝朦胧的神秘感
位于中国四川省西南部的凉山
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集区
这个陌生而遥远的地方
即凉山彝族自治州
# 民族来源 #
《彝海结盟》/剧照
彝族是中国第六大少数民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他们分布于我国云南、贵州、四川、广西等地。他们崇拜图腾,敬畏自然,认为世间万物皆有灵,他们历来都信奉着原始的信仰。关于彝族的来源,众说纷纭,当前主要有“北来说”和“云南土著说”两种。
《彝海结盟》/剧照
“北来说”认为,彝族是古氐羌人南下,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与西南各土著部落持续融合而形成的民族。“云南土著说”则认为,云南自古便是彝族先民的发祥地,今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和境外各地彝族皆发源于云南的土著居民。但学术界最为公认和流行的是“彝族源于古羌人”按“北下”迁移这个学说。
#服饰文化#
彝族的服饰带有浓厚的地域色彩,形态有近百种,一般由纯羊毛手工打造。彝族崇尚黑色,衣裙以黑色为主,镶以刺绣精美的花边,但青年喜艳色,中老年人好素雅。无论男女皆穿耳系坠,女双耳穿孔,悬耳环或耳垂,手戴金银手镯、戒指,头插发簪。男子则于左耳扎孔,饰以金银宝石,或坠以珠宝。
彝族无论男女老幼,一年四季都喜披“察尔瓦”或披毡,“察尔瓦”较长,披毡则形短。察尔瓦类似汉族的披风,用捻制的粗毛线织布缝制而成,多染为深蓝色,披毡多为原色或蓝色。察尔瓦和披毡都是彝族的基本服装,无论家居还是旅行,皆不离身,白天为衣,夜晚作被,挡雨挡雪,寒暑不易。
# 饮食文化 #
彝族的历史悠久,主要居住在山区地带,以玉米、荞麦、大麦、粟米等杂粮为主食。多做成疙瘩饭、粑粑。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彝族农户的主食也随之变为以大米为主。肉食主要有牛肉、猪肉、羊肉、鸡肉等,喜欢切成大块大块煮食,汉族称之为“砣砣肉”。大、小凉山及大部分彝族禁食狗肉,不食马肉及蛙蛇之类的肉。
彝族喜吃糯食,喜好咸、酸、麻、辣四种口味,嗜酒,民间有"汉人贵茶,彝人贵酒"之说。除喝烧酒外,还以糯米、玉米、燕麦等自行酿制醪糟,习称白酒,妇女亦能饮之。多数彝族还喜欢喝茶,也有抽旱烟的习俗。多数农家备有陶质小罐,炮制的茶习称“罐罐茶”或“雷响茶”。
# 传统节日 #
彝族的传统节日有彝族年、火把节、跳公节、庆年节等。彝族年,凉山彝语叫“库史”即“过年”。从古到今,彝族对过年都十分重视,也很热闹。各地过年时间不一,一般在每年农历十月至十一月中、下旬选吉日过年。凉山彝族过年中的许多仪式均与祖先崇拜相关,整个节日中充满浓厚的祖先至上色彩。
火把节为彝族的传统节日,日期为每年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日,历时三天。节日期间,人们身着盛装,集中在村寨附近的平坝或缓坡上,唱歌、跳舞、赛马、斗牛、斗羊、摔跤、选美等,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热闹非凡。早上,人们要杀牲祭祖;晚上,要举着火把在庄稼地中转游,意为烧死害虫,祈求庄稼丰收。
涨知识
彝族绣花鞋
▼
▼
▼
红蜻蜓中国鞋文化博物馆藏品
# 勾尖绣花鞋(彝族)
女式绣花鞋,俗称“钩钩鞋”,也做婚鞋用。鞋面皆绣花,鞋帮跟有块叶巴,上绣花朵,鞋尖呈钩状。
# 绣花小鞋(彝族)
此鞋手工缝制而成,黑色主调,鞋口有花朵装扮,鞋头有弯钩,为小脚老人所穿。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
彝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
孕育了浓郁醇厚的民族风情(红蜻蜓公众号蜻蜓复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