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高跟鞋可以追溯到古埃及时期,但到了文艺复兴时期(14-17世纪)高跟鞋在欧洲才开始真正流行起来.
当时的高跟鞋被称为“Chopines”,也叫作厚底鞋. 因为它可以防止穿着者的衣服在肮脏的街道上拖拉,而深受贵族女性的喜爱. 在这之后厚底鞋便逐渐成为了穿着者家庭财富和社会地位的象征.
前期的厚底鞋多以皮革和木头为材料,颜色和款式都比较简单. 后期贵族们开始用各种昂贵奢华的材料(珠宝, 金银, 天鹅绒, 丝绸等)来制作和装饰厚底鞋. 这时的厚底鞋与中国清代的花盆底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Daniel Delis Hill在《世界服装和时尚史》中提到,“亚洲可能是厚底鞋的发源地. 欧洲的厚底鞋可能是由中国和日本的类似款式改编而来的.”
在厚底鞋最受欢迎的时候,鞋底的厚度甚至超过了50厘米. 贵族们之所以追求更厚的鞋底,是因为鞋底越厚,就意味穿着者需要用更长的裙子来搭配,从而耗费更多金钱. 而且厚鞋底除了能增加高度,也意味着穿着者是不需要劳动的,她们出行都坐马车且有佣人服侍. 所以厚底鞋对当时的贵族女性来说已不再是实用品,更像是珠宝这样的配饰,用来彰显自己的财富和身份地位.
17世纪,法国取代意大利成为了新的时尚中心. 路易十四开始主导欧洲新的时尚潮流,厚底鞋自此逐渐被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