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满族妇女是天足,不缠足,所以穿的鞋也与汉族妇女不同。她们配合旗装,所穿的鞋子,称“旗鞋”。其底较高,以木为之,普通为一寸至二寸间,后来又增高至有四寸以上,甚至有六、七寸者。其底上宽而下圆,形似一花盆,故称“花盆底”。马蹄底的木台底形状为“两头宽,中间细”,踏地时印痕若马蹄,所以也叫“马蹄底”。着高底者大都是青中年妇女为多,年老者仅以平木制作,日“厚平底”或“元宝底”。一般少女至十三、四岁时才着此鞋。旗鞋术底极坚,往往鞋面已破而底仍完好。旗鞋的鞋面,多用绸缎制成,上施五彩刺绣,也有在木台底上面镶嵌各种珠宝者,多见于贵族妇女。至清代后期,梳两把头,着长袍、高底鞋,已成为清宫中的礼装。鞋帮饰花草虫鸟等刺绣,富费者的木台跟上也用珠宝缀有吉祥图案,鞋尖处则有用丝线编成的穗子及地,清代特别盛行。慈禧太后也带着此类鞋宴见或在小礼时用之。慧福太后接待外宾时穿的石青缎绣风头履,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