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屐儿,亦叫“泥屐子”。一种雨天穿用的木屐。屐的木底在制作时,由木匠们拼做成的,即用一块比男人脚稍大的结实木板,最好是往上翘的,两头凿出腿儿来,然后再做两块屐齿,形状多下稍宽上稍窄,安实于屐板上。最后用结实麻绳拴于屐齿跟部,引出绳的两端作系脚之用,这叫“系绳式跟屐儿”。也有用整块木头掏做,木料常用粗大的柳树的树根,用斧砍刨刨,弄平屐面后,掏出腹中多余部分,剩下两头又宽又厚的两个屐齿,然后在腿底部横钻一个眼几,以作穿绳之用,这叫“掏底系绳式泥屐儿”。泥屐儿一般较矮,高可寸余,太高不稳易挫伤脚。为了防滑,有在两腿上钉上铁齿。冬天下雪时穿棉鞋再拴上泥屐儿,是很温暖的。
拖鞋式泥屐儿,其屐底也用拼底或掏做,差别只在于屐面上。一种是在屐面上钉一块橡胶带或帆布带;一种先用革编一个“大鞋头”,再将大鞋头编在或缚在屐板儿上,穿时连脚带鞋拖着走路。
时间:2025/3/25
来源:中国鞋履文化史
作者:钱金波、叶大兵